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在這3件事情上不管孩子
2022/12/15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中國家長總想事無巨細地控制孩子?

一個高贊回答是:每當有人抱怨他們的父母很專制時,我就有一種「全世界共享一個媽」的感覺。

可見,認為控制就是愛的父母真的很多。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人發現,做「懶」父母其實是一種高級智慧,父母的「懶」反而給了孩子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說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如果想要孩子茁壯成長,這些事父母記得要放手。

01 放手讓孩子去獨立

電影《消失的孩子》中魏晨飾演的人物袁午讓不少觀眾感嘆:舍不得讓孩子獨立的父母,才是孩子人生最大的絆腳石。

袁午名牌大學畢業,每天西裝革履出門,騙家人說自己去上班,實際上卻是每天去麻將館賭博,靠著父親的養老金生活。

為什麼袁午出身小康家庭,名牌大學畢業,順利結婚生女,原本該幸福美滿,最后卻失業啃老、沉迷賭博呢?

因為袁午有一對「不舍得讓孩子獨立」的父母。

袁午從小就在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中長大,不管是穿衣吃飯,還是考大學找工作,他都必須聽父母的,甚至連相親找媳婦,都得他母親手把手去教。

一直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袁午外在成長了,內心卻還是一個無助的小孩。

他幾乎不跟外人打交道,也沒有自理能力,在父母去世以后,徹底成為社會的棄子。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出適應社會,能獨立生存的人,而不是培養出一個乖巧聽話的巨嬰。父母試著放下自己的控制欲,放手讓孩子去獨立,孩子才能在歷練中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02 放手讓孩子去選擇

冰心兒童圖書獎獲得者、教育專家黃靜潔在《學習的格局》一書中,分享了她的育兒故事。

黃老師的兒子想學音樂,而他們夫婦剛好認識一位音樂界知名的大佬,覺得機會難得,就想讓孩子見見老師。

結果她的兒子雖然人小,但是主意大,一口回絕了他們的建議。

黃老師的丈夫氣不過,一定要讓他兒子去拜見那位音樂界的大佬,但黃老師卻說,既然孩子已經表達了意見,那就尊重他。或許他今天不見,有一天他卻可以作為自己,而不是某某的兒子,去見老師。

生活中,尊重孩子的選擇,可能是最容易被父母忽略的教育。

如果孩子從小連該穿哪件衣服,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這樣的小事都無法選擇,他長大后又怎麼可能在人生大事上果敢堅定呢?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讓孩子不斷地自己選擇,孩子才會真正地長大。

父母多一份耐心和包容,孩子就多一份選擇的機會。從小就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長大后,他們才能擔負起更大的責任,為自己的人生做主。

03 放手讓孩子去試錯

「孩子犯錯了怎麼辦?」

「那就讓他們在錯誤里多待一會兒,讓孩子自己學會反思找到解決方法。「

這是樊登講書創始人樊登分享《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時的回答,而他也是這樣做的。

樊老師在家辦公時,發現自己最心愛的花瓶被孩子的足球砸得稀巴爛。

他沒有打罵孩子,而是思考片刻后把孩子叫到身邊,問:你知道你剛才做了什麼嗎?

孩子嘟嘟嘴說:「我把花瓶打碎了。」

樊老師接著問:「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孩子漲紅了臉回應:「我知道了,我以后不在家里踢球了,我可以出去踢。」

樊老師又說:「那你現在應該干什麼?」「

孩子立刻回應:「我去打掃。」

樊老師提到,其實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他們雖然知道自己犯錯了,但未必知道錯在哪里,以后該怎麼辦?他們還需要一點時間來反思。

如果家長急著去制止或者責罵,就會讓孩子錯失一次學習的機會,甚至為了避免責罰,而選擇說謊逃避。

只有父母放手讓孩子去試錯,并且允許孩子犯錯時,孩子才能在試錯中,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成長是一條螺旋式前進的路,唯有不斷試錯,孩子才能慢慢進步。

教育界有一個著名的「胡蝶啟示」:胡蝶想要飛翔,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掙脫「繭」的束縛。在它奮力破繭的時候,那些善意而多余的幫助,會讓它失去飛翔的機會。

孩子的成長也一樣,想要「破繭成蝶」,需要父母得體的放手。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