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真為孩子好,不要輕易做4種事,老師嘴上雖沒說,實則很反感
2022/09/22

新的學期開始了,娃兒們可能又換了新的班級,「新」家長們跟「新」老師們又開始了新的磨合。

面對眾多性格不同、職業不同的家長,老師有的非常喜歡、感激,有的則非常討厭、反感,如果老師喜歡家長,肯定會對其孩子也好;反之,老師討厭、反感家長,難免在面對孩子時表現出來一些情緒,讓孩子受到莫名其妙的傷害。

所以,為了自己的孩子,有4種事家長一定不要做,因為老師雖然嘴上沒說出來,實際上則很反感。

01、不積極完成班級的集體任務

班級群里,老師經常布置一些任務,比如登記、核對信息、專題學習、安全教育答題、提交健康碼等等,并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做完,否則老師可能因為不能按時交差被領導批評。

大多數家長很積極配合,而有些家長則拖拖拉拉,需要老師催著才去做,這就導致老師不得不經常查看信息,看這些家長做了沒有,如果沒做還要單獨打電話催,自然煩得慌。

偶然一次不要緊,要是家長經常這樣做,老師肯定會反感這樣的家長。

有一段時間,我兒子天天早上喊不想去幼兒園,問他什麼事,他說不出所以然,既沒有被人欺負也沒有身體不舒服,但就是不想去。

幾天后,老師打電話催促我在群里接龍交學平險的事情,聽她帶著一點不耐煩的口氣,我突然意識到:是不是因為我對她在群里布置的集體活動表現不積極,對我有意見?然后表現在兒子身上了,所以兒子感覺到老師對他不好才不喜歡上幼兒園?

確實,群里每次接龍我基本都是最后面的那幾個家長,而且有些作業從來不交。就像那些孩子背古詩的小視訊我從來沒發過,一是覺得不愿意頻繁暴露孩子的面容;二是這麼簡單的作業卻要占用網絡空間,沒那個必要,督促孩子背過了就行了。

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我趁著接孩子的機會向老師做了誠懇的「檢討」,并從實際行動上改變了。效果很快看得見,兒子慢慢地不提不喜歡去幼兒園了。

02、連環CALL老師給辦事

有些家長「日理萬機」,抽點空不容易,想起來找老師的時候不管是什麼時候直接打電話,一個電話不接就兩個,兩個不接就三個……總之,我家孩子的事很重要,我的時間很緊,你不接電話就是你的不對。

事情無非是忘了帶作業、忘了帶課本、忘了帶水杯、忘了帶藥……

不管老師現在是在給學生上課,還是在睡覺,或者在挨領導訓斥。

老師在工作期間也不能隨意接電話好吧?給學生上課期間、開會期間、挨訓或者正在訓人期間。

而且,老師的事務其實挺多的,除了上課、備課,還要出試題、批改作業,還要應付各種檢查,經常需要寫個材料,還有事業單位的種種繁瑣事務,要是每天都有幾個家長再支使著她跑這跑那,她不煩才怪。

所以,家長有事情的話可以先發微信問一問,如果等一段時間微信不回復,再打電話,如果打兩次不接,等一會也不回電話,那肯定是脫不開身的事務。如果咱有急事,趕緊換個教師打,沒必要奪命連環CALL。

03、有事不調查清楚就在家長群里表示不滿

有的家長心疼孩子,孩子跟家長一哭訴,家長沒有調查一下,就跑去找老師。

找老師也罷,私下聊就可以了,他偏偏要在家長群里問。

我女兒上六年級那會,某天晚上,有位家長突然在群里艾特班主任老師,質問她「為什麼布置那麼多作業,除了背的、讀的、寫的,還有手抄報,孩子每天晚上都寫到10點多,耽誤孩子生長發育你能負起這個責任嗎?」

我當時就覺得她有點過,因為我女兒通常是8點前就完成了。

班主任尷尬地回應,說「都是按多數學生平時課堂作業的速度來布置的,三門應該在1-2小時內做完」,但也承諾一定要調查一下是不是個別老師布置的有點多。

事后證實是不是作業多,而是她家兒子做作業太磨蹭。

家長的這種行為很容易讓老師的工作變得很尷尬和被動,對其他家長也是一種不好的影響。

4、孩子有問題全都是老師的錯

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心肝寶貝,容不得一點閃失。有些孩子一旦出現狀況,家長就認為是學校教育出了問題,老師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于是問責老師。

比如,有的孩子在學校遭受霸凌,家長責怪學校管教不力,老師不負責任;

有些孩子厭學,全是老師粗暴教育導致的;

孩子本來成績很好,這個學期下降了,肯定是老師教得不對……

孩子身上的有些問題,學校教育可能有一定的原因,但是,很多問題的出現并不是單一的原因,有時候是家庭教育早就埋下了伏筆,某段時間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了。

孩子的教育是由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努力完成的事情,雖然文化知識主要是從學校教育中獲得,但總體上來看,家庭教育才占據著最主導的地位。

一般的老師不會真心討厭學生,學生就算有些毛病,那也是自己的學生,作為老師老師有責任去調節情緒,好好教導。

如果老師真心討厭一個學生,絕大多數是因為學生的家長。

總之,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家長尊重老師,認真配合老師的工作,老師才能尊重咱,善待咱的孩子。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