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愛攀比不是個別現象,大多數孩子都存在這樣的情況,而且有一些極其嚴重,因為孩子間的相互攀比,誕生了各種怵目驚心的事!
鄰居家的孩子濤濤最近總是纏著他媽媽,要買一個電話手表,原因是班里的同學都有了,而他沒有。
鄰居很糾結,不知道該不該買。上個月,濤濤聽到別的同學去了游樂園玩,便說自己也要去,不同意就在家里大吵大鬧,最后,只好帶他去玩。
而現在,他又提出買電話手表,假如這次又同意了,那下次他又會提出新的要求。總是答應他的要求,這可不是對他好啊!
是啊,我們都知道應該尊重孩子,可無原則的答應孩子的要求,無疑是在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這對孩子有害而無益。
我們應該如何去改變孩子的攀比心呢?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無限的溺愛只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和別人有的自己也一定要有,別人沒有自己也要有的攀比心。
時間久就會越來越夸張,孩子的虛榮心總有招架不住的那一天,那時候虛榮心和攀比心會把孩子拉進無盡的深淵!
你不需要編造各種理由,你只需要直接告訴孩子,買玩具或者任何東西都需要經過爸爸媽媽同意,因為這錢是爸爸媽媽經過努力掙來的不是你的,你也不要和別人家的小朋友比較,因為那也是別的小朋友爸爸媽媽的辛苦掙來的錢。
只是切記不要和孩子哭窮,說自己家很窮沒錢買,很可能讓孩子產生自卑。
培養孩子金錢的意識
家長在孩子3-6歲的階段,多給孩子培養金錢方面的教育,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孩子出門想要買什麼東西,要讓他自己知道價格。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做家務給零發錢,讓他想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這樣他的金錢觀會慢慢的樹立起來,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從小多做一些家務,了解金錢的來自不易,也減少孩子在物質上攀比的意識。
不要拿她和別人比
大多數的家長,為了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你同學多聰明你怎麼那麼笨呢?人家鄰居家的孩子考了100分,你才考這麼點分數。」
這樣的語言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作用,給孩子一種挫敗感!
那你可以反過來想想,如果孩子對你說:」別人的爸爸媽媽都好厲害,可以掙好多錢,你看看你掙得那一點。「你心里是什麼滋味。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這種比較不也是一種攀比嗎!
相信不少家長都會「被要求」,那就是孩子嘴里說的「別人有,我也想要」,雖說校園環境是很純凈的,但是畢竟學校也算一個小型的社會。孩子心智發育還不健全,多少是會受周圍人影響。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馬答應,而是需要考慮家庭經濟情況、物品的可用度、需求程度等等。不僅要讓孩子知道物品得之不易,還要學會珍惜,也許你羨慕人家擁有的東西,但是說不定你所擁有的東西正是人家所羨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