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不許吃糖和被允許吃糖的孩子,長大后,差距就會顯現出來
2022/10/27

家長禁止孩子吃糖,總能說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吃糖會長「蟲牙」,吃糖會變胖,吃糖會越來越笨等等。

盡管孩子們天生就對糖有無與倫比的喜歡,但卻常常逃不出家長的管教,很少能吃到甜食。

然而,雖然家長控制孩子吃糖,是為了孩子身體健康著想,可完全禁止孩子吃糖真的就是好事嗎?

那些從小沒吃過糖和被允許吃的孩子相比,長大后的差距很明顯,關于孩子吃糖這件事,或許我們不應該管得過于嚴苛。

孩子愛吃糖是天性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愛吃糖其實是孩子們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現在我們幻想這樣一個場景,遠古時代,一位原始人小朋友來到一片結滿各種果子的樹林,目光被五顏六色的果子所深深吸引。

小朋友摘了一堆水果,依次放進嘴里品嘗:酸的掉牙,隨手丟掉;苦的,趕緊扔掉;甜的,感覺很開心,迅速吃掉。

在這種最原始的探索下,甜味在人類大腦中留下了最深刻的烙印:甜味是可以食用的,吃起來是安全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潛藏在基因深處的本能,當糖和孩子們的味蕾接觸后,甜味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就會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令孩子感覺快樂,對糖愛不釋手,糖成了全世界孩子最喜歡的食物。

從小沒吃過糖和被允許吃的孩子,長大后差距明顯

1.會產生「過度補償心理」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那些小時候沒吃過糖的孩子,長大后會容易產生「過度補償心理」,即因為小時候被禁止吃糖,心理上存在缺欠,長大后出現過度補償的行為。

孩子小時候沒吃過糖,等長大有獨立經濟能力時,會開始迷戀各式各樣的甜食,喝碳酸飲料,買不同種類的糖果,瘋狂地補償自己。

反觀那些小時候被允許吃糖的孩子,因為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反而會對甜食沒有太大興趣,長大后在吃糖的問題上也更理性。

2.親子關系受影響

有家長可能會覺得:我不讓孩子吃糖是為了他著想,怎麼還會影響到親子關系?難道為孩子好、管孩子還有錯嗎?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家長「談糖色變」,不僅禁止孩子吃糖,還采取某些暴力手段,那麼很容易對親子關系造成破壞,使孩子失去安全感。

因為在孩子看來,吃糖能讓自己感覺快樂,這并不是一件小事,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過于嚴苛,很容易會產生埋怨,認為父母太過不近人情,進而感到疏遠。

3.體重有差距

現在社會肥胖人群越來越多,和糖分攝入超標有很大關系。

那些從小就喜歡吃糖,長大后也不加節制的孩子,確實會更容易體重超標,甚至可能因為肥胖,患上一些其他的并發癥,比如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等。

而孩子從小吃糖比較少的話,體態上會更標準,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孩子吃糖,家長要拿捏好分寸

對于孩子吃糖的問題,我們既不應完全放任,也不應完全禁止,關鍵還是要拿捏好其中的分寸,盡量做好下面這3點:

1.不主動給孩子買糖

既然我們不愿意孩子吃太多的糖,那麼就不應該主動給孩子買糖,自己平時也要做好榜樣,不在家中準備糖果,減少環境上的誘惑。

當然,通過這種方式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并不現實,孩子很可能會鬧著要吃糖果,我們還是要盡量堅持底線,即便是妥協,也要控制好購買量,避免孩子一次性食用過多。

2.為孩子準備替代品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禁果效應」,意思是有些事情越禁止,它對人的吸引力反而越大。

我們控制孩子吃糖也是如此,如果完全禁止孩子吃糖的話,那麼孩子會對糖更渴望,所以要在家里準備一些糖的替代品,比如鮮榨果汁、新鮮水果、乳制品等等,降低孩子對糖的欲望。

3.適當允許孩子食用

缺少糖果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如果孩子很長時間沒吃過糖,或者是在小朋友們互相分享、親戚贈予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適當允許孩子食用,讓孩子既能享受到糖的美味,又能建立最基本的人際關系。

結語:無論是完全禁止孩子吃糖,還是任由孩子吃糖過量,都是不妥當的。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糖果就像一味必不可少的調味劑,我們應當積極引導,讓孩子做到「科學吃糖」,體會到這種人類最原始的美好。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