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低、交換、貼標簽,父母踩了很久的育兒「雷區」,自己渾然不知
2022/10/11

父母常踩的育兒雷區,除了貶低和哄騙,另外三個你知道嗎

我們常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當媽不知父母恩」,自從當媽后才知道為人父母的不易。孩子小的時候,發現孩子吃飯難、睡覺難,總之是各種不容易。

不要以為孩子上了學就好了,分離焦慮、情緒管理、分房睡覺也不容易。

等孩子再大點,青春期的他們開始叛逆、反抗,甚至把父母從朋友群拉黑。

父母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如此任勞任怨,含辛茹苦,換來的卻是孩子的抵觸,和反抗,到底是哪里出了錯呢。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和父母育兒的幾個雷區有著直接的關系。

1、盲目指責

每天早上,孩子起床、吃飯慢吞吞的時候,爸媽就會因為趕時間就指責孩子。孩子卻不會因此而快起來,反而會認為父母是嫌棄和指責自己,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自卑的性格,做事缺乏自信。

2、威脅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因為氣上心頭被自己的情緒左右說出「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我數3個數,馬上給我住嘴等」威脅、恐嚇的話。

等冷靜下來,父母才會發現這些威脅和恐嚇的話完全沒有用,后悔說出那樣的話,傷害親子感情。

3、不懂贊美

當孩子表現出色時,我們常常會夸孩子「你好聰明」「你好乖」,這些贊美起不到任何鼓勵的作用,反而給孩子傳遞了「聰明的人不用努力」「聽話就是好」的錯誤觀念。

建議父母的夸贊要有建設性,最好夸孩子的努力和直接的行為。只有這樣的贊美,孩子才不會在失敗后否定自己,而是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4、貼標簽

孩子犯錯后,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加上「每次」「總是」的詞語。那麼孩子真的是每次都這樣嗎?真的沒有改進嗎?

這種貼標簽式的談話會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進步,自卑和無助油然而生,進入破窗效應的惡性循環。

5、物質交換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當我們把哄騙和恐嚇都用過后,接下來就會拿出必殺技——和孩子談條件:「只要你怎麼怎麼樣,媽媽就給你買xx」。

父母這種和孩子做交換的教育方法盡量少用,可能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體會不到努力的意義和價值。

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認可和鼓勵比物質獎勵更重要,父母應該多思考一下和孩子說話的藝術。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