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觀念中,母親的形象是溫柔體貼的,男主外,女主內,因此母親往往比較慈祥,父親比較嚴厲,起著主心骨的作用。
現代社會,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有經濟收入,在家庭中占主導地位,同時在教育孩子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對待孩子并不嬌慣,扮演著嚴母的角色。
《教育學術月刊》中提出:「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擔任兩種不同且互為補充的角色,管教嚴格程度的差異是實現角色互補的重要途徑。」
在生活中,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是互相交叉的,有時唱紅臉,有時唱白臉,互相配合,一般來說,母親管孩子的地方比較多一些,生活學習方方面面,都比較上心。
1、嚴父慈母
有的孩子在家看到爸爸就像老鼠看到貓,大氣不敢出,因為一張口不知哪句話說錯,爸爸就會批評自己,不如沉默。
而在自己的母親面前,就表現得十分依賴溫馴,媽媽也十分照顧孩子的情緒,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兒委屈,這樣的情況屬于典型的「嚴父慈母」教育方式。
父親保持一定的威嚴是可以的,能給孩子一種陽剛之氣,讓孩子學會擔當,有責任感,敢于和父親抗爭的孩子,性格也比較強勢。
如果父親太過嚴厲,又不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孩子的性格會比較內向,不夠勇敢,被父親訓怕了,親子關系會相對冷淡,孩子和母親的關系親密。
2、嚴母慈父
隨著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獨立,母親在家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嚴母慈父型的家庭越來越多。
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人,媽媽貼身照顧的時間一般要比爸爸長,媽媽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關系著孩子的成長。嚴厲的母親能堅持原則,守住底線,不僅嚴格要求自己,更是嚴格要求孩子,在孩子犯錯誤或者無理取鬧的時候,能夠理性且淡定。
慈父即有父愛如山的感覺,又非常和善,不靠語言和行動上的暴力壓制孩子,父親經常和孩子互動交流,孩子有安全感,不壓抑。
嚴母慈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讓孩子懂規矩,能夠暢抒己見,具有創造力,嚴厲和慈祥都要分場合,分事情,有一定的限度,父母的教育理念要保持一致,在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成長的孩子,長大后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