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3個特點的孩子,在學校里容易受欺負,看看你家中招了嗎?
1,不被尊重。
小朋友在一起玩,如果別人家孩子搶了你家孩子的玩具,你會什麼反應?大多數家長都會避免尷尬,訓斥自己家孩子「小氣」「不乖」。
明明是別人的錯,自己卻被訓斥,孩子心里委屈呀。長期以往,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當在學校里被欺負時,他也會習慣性的忍讓。
在最親近的父母那里都得不到尊重,又怎麼能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呢?
2,錯的都是自己。
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回家想告訴父母,本希望父母會給自己「撐腰」,然而換來的卻是父母的責問:人家為什麼欺負你?怎麼不欺負別人的?肯定是你哪里做的不對吧。
孩子都很敏感,父母的每一句話他都能感受到背后的情緒,自己被欺負了,卻遭遇到父母的責怪,也許真的是自己的錯。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錯的總是自己,當被欺負時,不但不會反抗反而會感到歉意。
3,童年時期缺愛。
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通常都比較內向,不自信,在童年時期,他們遇到的困難、挫折,沒有被父母理解、關愛,就導致他們內心缺乏安全感,形成習得性無助。
當再被同學欺負的時候,也只能在心里默默承受,每個被欺負的孩子,都曾被父母欺負過。
畢淑敏說過,「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確認自己的存在。」
當孩子受欺負時,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和關愛,「沒事別理他」、「怎麼只欺負你」、「一個巴掌拍不響」、「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些話千萬不能再說了。
孩子受欺負最希望的就是父母給自己撐腰,家長首先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表示對孩子的理解,然后引導孩子走出悲傷的情緒,同時分析問題的關鍵點,教會孩子如何反擊。
1,家長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決定孩子的感受,不打回去不等于懦弱。
2,要看到孩子的情緒是傷心還是害怕等,然后給予引導走出情緒。
3,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或者大聲喊,以及正確的方式警告對方。
4,家長要肯定孩子,告訴孩子不可以欺負別人,同樣自己也不能被別人欺負,一起探討更好的解決方案。
孩子受欺負,家長的反應影響很大,家長一定要理解、接納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關愛,讓他知道:自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