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一生最大的責任除了照顧孩子,讓孩子有吃有穿之外,就是教育孩子了。但是在漫漫育人路上,父母想要教育孩子真的很難,想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就更難了。
因為教育孩子不能太嚴苛,也不能太放松,這個度很多父母都把握不好。但是孩子如果有下面這四種行為,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改正!
1、說話不干凈
記得小編有一位女同事,長得挺漂亮的,唯一的缺點就是愛說臟話,特別是著急或生氣的時候,而且說的臟話還都特別難聽。結果她在公司沒什麼朋友,大家也都不愿意跟她交流。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因為過去的原因,我們很多父母都從自己的父母處學了不少臟話,然后現在有的父母會當著孩子面說,結果孩子也學會了說臟話。事實上,說臟話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而且一旦形成習慣,真的很難改掉。
就像我那位女同事一樣,說臟話已經習慣了,根本改不了。所以當孩子第一次說臟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阻止孩子,告訴孩子這是不好的行為,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時不要說!
2、說謊
從上學開始到工作,小編遇到過很多愛說謊的人,而且這些人說謊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關鍵是謊話第一次、第二次別人會信,但是說多了就沒有人信了。而狼來的故事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也知道一個人說謊的代價。
輕則長大后成為人們討厭的對象,重則可能就會發展成一個騙子。所以對于孩子說謊這件事情,父母必須零容忍。父母要告訴孩子說謊為什麼不對,然后讓孩子自己承認并承擔錯誤的結果,適當的時候父母也要去懲罰一下孩子,這都有助于孩子改掉這種不好的習慣。
3、攀比
小編的一個表弟,90后,天生愛攀比。剛上大學就要水果三件套,幾萬塊錢,說是同學都是這樣。大學期間,他還不顧家庭條件,跟同學比著出去玩、比著購物,結果大學四年幾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
畢業后,看著別的同學父母都幫孩子安排工作,他自己就怪父母沒本事,天天怨天尤人,在網咖玩游戲度日,還騙父母他是因為要考研,所以遲遲不找工作,現在30多歲了,還在家里啃老。
冰凍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孩子長大后變成這樣,肯定是小時候父母不顧家庭環境過分滿足的結果。所以說,如果父母不想讓孩子長大后像小編表弟一樣,那麼當孩子小時候有攀比的行為時,就要及時告訴孩子這樣不行。
4、不尊敬長輩
現在很多老人特別慣孩子,經常被孩子使喚,甚至被孩子罵,還是笑呵呵的。
事實上,尊敬長輩是做人的起碼準則,如果當孩子對長輩動手父母都不管的話,那孩子長大后就更管不了。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尊重長輩的行為時,必須要及時制止,不能助長孩子的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