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以為孩子很聽話,實際上孩子可能是「討好型人格」,要多留意
2022/08/13

家里有一個很乖很聽話的娃是不是會讓父母感到很有面子?

在我們常規的意識里,似乎總是覺得聽話的孩子貌似更能獲得父母的青睞,周圍的人對聽話的孩子也會不乏褒獎之詞。

對于不聽父母話的孩子我們就會認為孩子性格叛逆,更多的是給予打擊和抨擊。

那麼,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孩子最好的選擇和發展嗎?

有沒有一種可能孩子并非真正的聽話,表現出來的僅僅是一種假象呢?

看完這篇文章你也許就會有所領悟,對「聽話」的孩子也會多一分心疼。

爸爸以「孩子聽話」為榮,沒想到卻換來孩子的被欺負

認識一位父親,他的脾氣向來很火爆,常常用生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對待孩子更是非常嚴苛。孩子作業寫不好就會被他大罵一頓,考試一次失誤也會被關在房間里教訓半天,孩子站在原地低著頭聽訓,頭都不敢抬。

這位父親自認為對孩子嚴苛是好事,以自己的喜好為標準來要求孩子,從來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父親認為孩子只要聽話就好,只有聽話的小孩才是好孩子。

殊不知正是父親這種「強權」意識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孩子會變得懦弱和軟弱,失去自我保護能力。

這個孩子因為習慣了在壓力之下妥協,以至于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的時候自己也原則忍氣吞聲,不敢告訴老師和父親。

直到有一次父親發現孩子的身上有外傷,再三詢問之下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一直被人欺負卻從不敢主動表達尋求幫助。

可以說,這個孩子正是因為太「聽話」,以至于找不到內心的平衡點,無故地被被人的意志左右,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形成了一種「討好型人格」。

這個時候父母再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需要花費非常大的力氣的,而且效果并不一定很好。有些時候父母以為孩子很聽話,實際上可能是孩子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一定要引起重視。

聽話的孩子和討好型人格的孩子表面看似很相似,實際上卻區別很大。

有些時候如果父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錯把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僅僅是當做聽話,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比較嚴重的負面后果。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很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神,故意躲閃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表面看似好說話,被人俗稱「老好人」,實際上是孩子的內心很敏感脆弱容易受傷。

當對方表達意見的時候孩子根本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神,故意尋找機會躲閃。

這種情況并不是因為孩子不尊重對方,而是孩子害怕與對方有眼神的接觸和交流,這會讓孩子內心的忐忑和不自信流露出來,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例如爸爸只要對著孩子說話,孩子就會不自覺地低下頭,眼神完全不看爸爸,只是不停地點頭。

爸爸以為孩子聽懂了自己的教訓,變得聽話懂事,殊不知這正是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的表現,孩子的內心并未真正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同樣的錯誤很可能下次會再犯。

不敢主動表達意見,喜歡附和他人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很大的一個外露表現就是比較畏縮膽小,遇到事情總是不敢主動表達,更不敢在公開場合表現自己。

他們更多的時候喜歡躲在角落里靜靜地觀察,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排除一切他們認為的風險之后才好邁出第一步,更多的時候喜歡附和別人的意見,缺乏積極主動思考性。

我有一位同事就是如此,別人表達的意見他從來不敢當面反駁,生怕自己的言語會刺激對方,從而遭到對方的駁斥。

哪怕是他覺得對方說得毫無依據和道理可言,他也會選擇保持沉默。

每當要聽取意見的時候他就會附和別人的想法,毫無保留地贊成他人的意見,看似自己的行為沒有破綻,可是他跟同事之間的關系相處的并不好。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太過于附和他人,以至于同事們慢慢淡忘了他的存在和重要性。

公司考核晉級沒有他,有好事的時候領導也不會想到他,因為大家都知道不管怎樣對待他,他都不會翻臉,職場中的地位絲毫沒有重要性可言。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缺乏主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容易被周圍不同的聲音左右,失去做事的主動權,這對于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喜歡察言觀色,敏感自卑

如果父母比較強勢,家庭生活氛圍比較緊張,孩子一直生活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中,就很容易形成察言觀色的性格。

因為孩子一直要擔心自己的哪句話或者哪件事沒有做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從而被父母責罰。察言觀色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體現,孩子無法控制外部環境,只能提升內在自我來尋求自保。

另外,父母常常責罵孩子,孩子就會變得敏感自卑,不敢把自己真正的思想表達出來,而是利用偽裝的外部現象來尋求保護。

所以,你以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你引導的孩子乖巧聽話,殊不知孩子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孩子只是不敢表達,內心懼怕擔憂,最終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想讓孩子擺脫「討好型人格」,不妨試試這些方式

與孩子平等對話,重視孩子內心的想法

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身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就要讓孩子全盤接受。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也許是一個心理負擔。想要孩子能夠表達自信、說話有理有據,那麼父母首先就要學會與孩子平等對話,從內心深處重視尊重孩子的想法。

例如媽媽看著時間覺得孩子應該寫作業了(注意這里是媽媽覺得孩子應該這麼做),可是孩子卻覺得自己還能再繼續玩10分鐘。

這個時候媽媽最好不要采用強硬的態度去逼迫孩子寫作業,可以試試這樣說:「明明,媽媽知道這個游戲你很喜歡玩,媽媽也覺得很有趣而且媽媽很想陪你一起玩。

可是媽媽看到你今天的作業好像有點多哦,我們能不能先把作業寫完,之后再繼續玩這個游戲呢?」。

平和平等的語氣對話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孩子也能夠勇敢表達自己。

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隨意對孩子發脾氣

父母脾氣暴躁,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比較膽小或者急躁,這是因為孩子在無形中習得了父母處理情緒的方式。

情緒穩定的父母看待問題比較理性,他們會從現實出發去分析原因,不會輕易地被主觀判斷左右,更不會對孩子隨意發脾氣。

理性客觀的處世態度能夠讓父母保持頭腦清醒,邏輯思維清晰,發現問題的根源,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學會理性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意見,勇敢地表達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不會隨意附和別人,更能夠尊重自己,學會愛護自己。

建立輕松的家庭氛圍

一個輕松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感受到輕松感,減少不必要的束縛感。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博主的視訊,拍攝的場景都是一家三口的家庭生活內容,父母兩個人相敬如賓,家庭中每天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他們的孩子也是繼承了父母的幽默細胞,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可愛又幽默,孩子不僅說話情商很高而且內心中充滿了對世界的熱愛。

正是因為父母營造了和諧歡樂的家庭環境,孩子才能夠生活的自在得意,孩子的眼中看到的都是世界的美好。

一個擁有幸福感的孩子他的生活一定不會很差,內心的自信是油然而生的,對自己和他人都學會了尊重,更不會輕易地去討好他人。

養育一個孩子是不易的,因為孩子是在動態成長的,需要父母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調整自己,父母才能獲得幸福,孩子才能獲得成長!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