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真正懂人情世故的人,往往能做到「五要五不要」,有理
一、要能聽出客套話,不要沒眼色。
人際交往中,別人對你說的話,有些時候只是客套話,不能當真,有時意思甚至是相反,你要能聽出潛台詞,不能沒眼色,不明事理。比如,去朋友家吃飯,吃得差不多了,朋友沒有直接去廚房做菜添菜,而是問你:「吃飽沒?沒吃飽我再去炒點。」這就是一種客套話,懂人情世故,有眼力見的人,這時就該說飽了,也就應該告辭了。如果你說:「那好,你再炒幾個菜吧。」這就顯得有些不明事理,很不懂人情世故了。
那麼,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在說客套話呢?辦法很簡單,如果你一再拒絕,對方還是堅持,那麼,就是真心,你要恭敬不如從命,如果在你的拒絕下,對方順水推舟,那就是客套話。
二、要懂得拒絕,不要勉強自己。
人際交往,需要相互幫忙,面對別人的要求,如果是合情合理,你們的關系又不錯,幫起來也在你的能力范圍內,那肯定是要出手相幫的,即便是面對陌生人幫忙的要求,也要助人為樂。
但是,幫忙是情分,不幫忙也是本分,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幫對方,或者會費時費力,對自己造成很多的干擾和麻煩,又或者,就是直接不想幫忙,那也要懂得拒絕,不要勉強自己。這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給別人省時間,讓別人另想他法。所以,拒絕也是一種人情世故,拒絕的好,不僅不會得罪人,還會讓人對你另眼相看。
三、要能表達感受和期望,但不要指責對方。
人際交往中,難免會有一些沖突和矛盾,這個時候,很多人往往會去指責別人,但這種攻擊性做法只會加劇沖突、激化矛盾。真正懂人情世故的做法,是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對對方的期望,但不要指責對方。
比如,對方為了表達對你不滿,說了一句很難聽的話,你如果針鋒相對,去指責對方,效果就比較差,比如:「你憑什麼這麼說!你也不看你自己是什麼……」
這個說法就不好,懂人情世故的說法是:「你這樣說讓我很難受,別再這樣說了,好嗎?」這就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外加對對方的期望。四、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話不要說太死。
一個年輕人與同事鬧矛盾,情緒激動之下,說了狠話:「從現在起,咱們斷絕所有關系,彼此再無瓜葛……」這話說不到一個月,同事就成了他的上司。年輕人因為把話說得太死,只好辭職離開。
什麼事情都有意外,給別人留有余地,不要把話說得太死,就是為了預防這些意外,讓自己有一個從容應對的空間。就像杯子一樣,不要把水倒太滿,留有一點空間,水就不會溢出來。
五、要低調謙遜,不要鋒芒畢露。
樹大招風!鋒芒畢露,容易傷人傷己,很多人年輕氣盛的時候,不都因為鋒芒畢露、愛出風頭吃過虧嗎?尤其是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喜歡的都是低調謙遜的人,鋒芒畢露只會惹人厭,只會給自己樹敵,是很不懂人情世故的表現。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全無鋒芒,而是說平時要收斂鋒芒,要低調謙遜,在關鍵時刻,在需要展露鋒芒的時刻,再一鳴驚人,況且,從戰術的角度講,這種扮豬吃老虎的做法,也有助于一擊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