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無數事例在告訴我們,這種從小被嬌慣的孩子長大后容易受挫,經不起風水雨打。有的還會因行事肆無忌憚,釀成大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們一定不要去嬌慣孩子。
一個孩子是不是被慣壞了,能夠從外在的表現看出來。
6種行為容易慣壞孩子,你占了幾條?
1、給孩子特殊待遇,在家高人一等。比如好吃的只給他一個人吃。
2、袒護孩子,只要自己的孩子受委屈,都是別人的錯。
3、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孩子就是家里的重心。
4、輕易滿足無理由要求,孩子要什麼給什麼。
5、允許孩子懶散、賴床,4、5歲了還要給孩子喂飯。
6、采用誘惑的方式追著給孩子喂飯,比如你再吃一口,媽媽給你看會動畫片。
我們常說一句話:這孩子,都是給慣的。沒錯,所有孩子的毛病都是給慣出來的。
愛孩子是件好事,但是過度的愛很可能會變成溺愛,溺愛屬于是家長對子女一種畸形的愛,也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愛。那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呢?
1、自我中心化傾向
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已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孩子已得到愛的滿足,無需與同伴交往;有的父母愛子心切,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紅皂白,馬上上前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長期以往,所教育出來的兒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代人缺乏真誠,極少考慮他人感受,不會明辨是非、缺乏責任感。
2、失去獨立自主能力
有調查指出,溺愛型家庭的幼兒比嚴厲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兒更易發生感統失調。因為照顧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過分溺愛保護,總是怕孩子受傷、受欺負長期摟抱式保護,剝奪所有孩子能夠獨立自主的機會,長期下來孩子就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3、耐挫能力差
無論孩子有何要求,家長就馬上滿足孩子,這樣會令孩子覺得任何事物都是很易容就可以得到,缺乏為生活奮斗的體驗。
加上有的家長誤以為只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花數萬元進好學校,就能成才。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點點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動較大的波動,稍有點挫折便喪失生活的勇氣和完善發展自己的愿望。
4、形成不良習慣
有些家長過分寵愛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慣著孩子。只了孩子喜歡的都隨他去。例如:吃飯時候,孩子不吃飯,利用零食當代餐,家長也不多加阻止,總是慣著他。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