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有「百家衣」的習俗,也就是孩子出生的時候會穿上。
向親人好友討取的一些零星碎布縫成一件百家衣給孩子穿,就是說能得百家之福,孩子就少病少災易長成人。
但現在很少人會縫制衣服了,所以孩子出生的時候就習慣性地要別人家的舊衣服給孩子穿!
現在很多新的衣服可能會有甲醛,或者其他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給新生兒穿的衣服要特別的注意。
不少媽媽提到舊衣服別人穿過了已經沒有什麼問題,味道全部散了,而且舊衣服經過幾次的清洗,棉布也比較柔軟,不會摩擦到孩子嬌嫩的皮膚。
再加上小嬰兒長得比較快,給他穿舊衣服丟了也不可惜!
所以很多家長習慣的給小嬰兒穿一些舊衣服,在小嬰兒期間穿一些來源清楚的,自己親戚家身體健康孩子的舊衣服確實問題不大。
但是從心理上講,當孩子慢慢的長大,就千萬不要給他穿舊衣服了,特別是到了孩子三歲以后。
原因一:孩子進入了審美敏感期
教育學家孫瑞雪提到:一個人的藝術智力會在他的童年形成。
而追求完美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
孩子到了兩歲半到三歲的時候,開始進入審美敏感期。
當孩子進入審美敏感期的時候,他就會特別敏銳地去感受身邊的美,孩子穿在身上的衣服,就是他對身邊美感受的一個重要
承接物。這時候再給孩子穿一些舊的,甚至是褪色的,或者是有污漬的舊衣服,其實對于孩子的審美來說就是一種損傷。
這時候更加建議家長給孩子挑選新的衣服,而且是在流行前線的衣服,畢竟流行起來的衣服有自己的特點,讓孩子在審美敏感期的時候,每天接觸到的東西都是美的漂亮的,能夠奠定孩子美的基礎。
蔣勛曾說: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為審美不僅代表整體思維,也代表了細節思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
所以我們在孩子審美敏感期的時候,千萬不要再給孩子穿舊衣服了,這時候投資一點新衣服的錢,能夠讓孩子提升他的審美能力,對他以后的競爭力也是一種加持。
原因二:容易造成童年報復性補償
菁媽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碰到一個男性的朋友,工資只有幾百塊錢,但是他會買一兩百塊錢的衣服。
當時我們就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但他說他小的時候穿的都是親戚朋友的舊衣服,所以他對于穿新衣服這件事上非常的執著。
一定要買好看的,自己喜歡的衣服,甚至可以少吃點飯,一個月吃泡面,他也要買漂亮的衣服,這其實就是一種「童年報復性補償」。
也就是在童年的時候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父母一直沒有滿足會讓孩子的內心有一個空洞,這個空洞在他成年之后他自己有能力之后就要用來滿足。
有一些孩子是會買各種各樣小朋友玩的玩具,他不玩,但是他需要買,還有一些人會買各種各樣漂亮的衣服,經常是一柜子的衣服,還沒有穿過幾件就已經過了季節。
孩子在三歲之后開始有了自己的自尊心,開始學會跟小同學們一起對比,這時候還給孩子穿舊衣服,就會讓孩子容易出現心理的匱乏,成年之后容易出現童年報復性補償。
原因三:容易導致孩子習得性無助
孩子在兩歲之后會有一個叛逆期,這個叛逆期是他希望能夠自己做選擇,自己能夠做主,也就是對自己的掌控感。
但這個時候家長一味地給孩子穿各種舊衣服,就會讓孩子覺得有失控的感覺,他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只能被迫的接受。
當被迫接受久了,孩子就會出現習得性無助,覺得反正我沒有辦法做主,當出現事情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樣的孩子走到社會上也很難成才。
所以孩子在小的時候可以偶爾給孩子穿一些舊衣服,但當孩子三歲上幼兒園之后,就千萬不要給他穿舊衣服了,這對孩子的心靈是一種傷害,甚至影響到他成年后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