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疑惑:睡覺時,自己覺得一點也不熱,孩子卻頭上、脖子上、背上全是汗,有時連衣服、枕頭都濕了,甚至是大冬天都是如此。
這時候就會有人告訴你,孩子這是體虛、缺鈣了,得趕緊補鈣。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孩子睡覺的時候愛出汗,常見的原因有兩種: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新陳代謝旺盛
孩子新陳代謝快,產生的熱量多,但孩子全身汗毛孔、調節汗腺的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大腦皮層調節功能較差。尤其是孩子入睡后,身體消耗減少,新陳代謝不能及時調節,多余的熱量只能通過皮膚出汗來調節體溫,也就是通過出汗來釋放。
大多數時候靠頭部、背部來散熱,這也是很多孩子入睡1-2小時后經常頭部、背部出汗的原因。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生長發育完善,這種情況會慢慢好轉。
睡眠環境不適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睡覺時冷到、凍到,喜歡把門窗關的嚴嚴實實,造成空氣不流通,或者給孩子穿的睡衣太厚,蓋得又多,導致保暖過度,出現孩子被「悶」出汗的情況。
家長們要記住,孩子新陳代謝旺盛,按照大人的標準給孩子穿睡衣、蓋被子,孩子其實會有些偏熱。可以在入睡時給孩子少蓋一點,等孩子深度睡眠后,再增加蓋被。
睡前吃東西
有些孩子喜歡睡前喝牛奶、吃點心或吃高熱量食物,這不僅增加胃的負擔、影響睡眠質量還會導致汗液增加。
要消化這些食物,胃液分泌、腸胃血液、汗腺分泌都將增加,寶寶入睡后代謝漸漸變慢,只能通過皮膚散熱,從而引起更多的出汗。
所以,孩子睡前盡量不要飲食,如果一定要吃,在入睡前1-2小時吃比較好。
大多數孩子睡覺時愛出汗都是生理性原因,是正常現象,家長們不用太過擔心。
除了生理性原因,出現以下情況,家長們需要注意:
營養缺乏
孩子生長發育迅速,因偏食嚴重或喂養不當,導致孩子所需的營養物質不能滿足身體所需,此時易發生維生素D不足、缺鈣,血鈣水平降低引起佝僂病。
早期常見癥狀為:睡眠不安、多汗、情緒不穩定(易怒、易躁、哭鬧不安),嚴重時會出現枕禿、肋緣外翻、四肢骨骼畸形等。
生病感染
當孩子出現感冒發熱、發燒后口服退熱藥物、患有小兒結核病等感染性疾病,孩子睡覺時會出現多汗現象。
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咳嗽、低熱、疲乏無力等,還伴隨著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
當孩子出現以上情況時,最好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
01:保持舒適的室內溫度,注意通風,給孩子穿棉質、透氣的睡衣,床上用品保持干凈整潔、透氣性好、厚度適中。
孩子睡覺時,如果枕頭或衣服汗濕了,及時更換以免滋生細菌或引起不適。
02:保持身體干爽,小孩容易出汗,尤其是腋下,要勤洗澡,冬天可以勤擦洗,注意勤換貼身衣物。
03:飲食健康、多樣化,適當多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毒,還可預防和改善呼吸道感染。
04:多參與戶外活動,適當帶孩子曬太陽,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提升對鈣的吸收率。也有助于減少孩子睡覺時的出汗問題,還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注意避開中午及太陽「毒辣」時間。
另外需要注意,如果孩子出現和平時不同的狀況,如:哭鬧、無力、沉睡等,盡快尋找原因,必要時及時就醫。
如果孩子精神狀態良好、情緒穩定、生長發育良好、體檢各項指標合格,就不必太擔心。不要自己瞎琢磨、道聽途說,更不要隨便給孩子吃各類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