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娃被父母吼后不反抗,反而求抱抱?知道后果,你就不會得意了
2022/08/08

當父母之前,我們以為自己可以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的和平相處,會溫柔地對待孩子;可是當了父母之后才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即使不打孩子,也會忍不住地吼孩子。因為隨著孩子長大,我們會發現他們身上好多缺點,絲毫看不到他的優勢,當孩子不聽我們話時,我們只能用吼叫的方式,讓孩子聽話。

事實上,吼叫真能讓孩子從此變得聽話,或者越來越優秀嗎?

我記有一次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捷運里走進一對母女,小姑娘大概七八歲左右的樣子,扎起馬尾辮,身上還穿著校服,背著大大的書包,我猜她是從哪一個興趣班或者補習班回來的。

小女孩拽著媽媽的衣角,用哀求的語氣說:「媽媽,我能不能看一會兒手機,到家了,我立刻就還給你!」

滾一邊去,就知道看手機,也不看看你這次考試的成績,考得這麼差,

也不嫌丟人現眼,整天就知道看手機。」

媽媽的聲音很大,幾乎是吼了,她一把就把依偎在自己身邊的女兒推出去很遠,這激烈的反應,讓身邊的人都有點突如其來的震驚。就連身邊正在看手機的年輕人,都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手機,往懷里縮了縮,仿佛生怕被她搶過去一樣。

女孩沒有說話,她像只受驚的小貓一樣,迅速回到媽媽身邊,從后面抱住媽媽的大腿,把自己的臉深深地藏起來,仿佛在懺悔自己的過錯。

我從這位媽媽的臉上,看見一絲得意的笑容一閃而過,她心里大概在說:「小樣,我還收拾不了你嗎?老實了吧!」

這位媽媽對女兒的「教育」,看起來好像很成功,但是看著女孩蜷縮的背影,我莫名地感覺到一些悲哀。媽媽在這樣的公共場合里,都一點兒面子都不給孩子留,如果是在家里的時候,是不是會更加

肆無忌憚地吼叫孩子呢?

總有家長跟我說:我忍不住又吼孩子了,我也知道是不對的,但是看見孩子犯錯,我就總是忍不住吼他。

為什麼這麼多父母會忍住不吼叫孩子?是因為那樣做確實會帶來一定的教育效果,孩子立刻就服軟了,孩子不再調皮了,跑過來求抱抱,我們的教育目的仿佛就達到了。可是,孩子求和的表現,只能說明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失敗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中這樣說,嬰幼兒時期是和父母建立信任感的關鍵期,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限,父母就是他們安全感的全部來源。

所以,爸爸媽媽的批評,對他們來說就是危險的因素,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讓親子關系重新變得穩定,他們只能委屈自己對父母低聲求饒。父母看似勝利了,但是,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他們后來都變成什麼樣子了?

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可能會變笨。

耶魯大學心理學和兒童精神病學教授艾倫認為,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是一種良方,而是一種發泄。

父母的語言、肢體行動,會帶給孩子的大腦,壓力、焦慮、失眠,不良的刺激會導致孩子的大腦發育遲緩、社交障礙等等影響。父母大吼大叫,可能會讓孩子變笨。

孩子對父母的話是非常相信的,當你說他是「笨蛋」、「傻瓜」,他也會深信不疑,當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直到他們長大也是很難解脫出來的。

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會從骨子里透出自卑。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叫做《冷臉實驗》,當媽媽的神情從笑顏如花,逐漸變得冷靜,再到焦慮不安,孩子的情緒也隨之改變,開始崩潰大哭。

父母對孩子的吼叫,是比焦慮不安更可怕100倍的情緒,相當于對孩子的精神體罰。父母冷酷無情的眼神和犀利的語言,給孩子的自信心極大地打擊,孩子沒有安全感,明明很害怕父母也要去討好他們,獲得他們的關注。

了解到以上兩個吼叫,你還敢吼孩子嗎?

「我也不想吼叫孩子,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這也是很多媽媽的心聲。與其在孩子受到傷害以后,我們再去自責、后悔,不如盡早找到和孩子溝通交流的適合的方式

我們要盡量積極教養,積極與孩子溝通,說愛的語言,這樣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積極的人!具體如何做呢?

①做孩子的榜樣

我們想要教育孩子,說一百遍也不如親身示范一下給孩子看。

父母不想孩子玩手機,不如先自己放下手機,陪孩子玩一會兒親子游戲。這樣示范,會讓孩子明白,玩手機也是可以自己好好控制的,比起手機,還有更多有趣的事情玩呢。

為何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特別省力,孩子的成長水到渠成?那是因為他們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父母自律上進、積極陽光,孩子一路追隨和學習,自然也就成為非常優秀的人。

②父母關系融洽,孩子輕松愉快,自信開朗。

在我們家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誰的說話聲音大了,就要「禁言」兩分鐘。

所以,我們家很少有吵架,爸爸和媽媽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孩子們的性格也都是開朗樂觀的。

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分貝,就盡量控制自己的嘴巴,閉上嘴巴2分鐘,再說話的語氣就不一樣了。

③父母學會贊美孩子,溝通積極用積極語言,少用消極語言。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只是在孩子長大過程中,父母越來越發現不了孩子身上的優點了。所以現在開始,你就嘗試列舉孩子20個優點,然后在日常生活中用起來。

除了贊美,平時我們要對孩子經常說「我同意、我尊重、我理解 、有道理、有趣、令人滿意」等話,還要多說「行、可以試試、能做、能堅持、會成功」等積極的話,少說「不好、不行、不聽話、沒出息、沒救了、都不會」的消極詞匯。家長一定禁止說「混蛋、滾出去、不要臉、不要你了、把你扔了」等惡語。

以上積極語言的詞匯,大家可以記好筆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來,慢慢會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的肯定、贊美、鼓勵,才會讓孩子一步一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少吼孩子,多讓自己發現孩子的美,多用積極語言吧!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