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小年紀,怎麼就學會頂嘴了呢?想必很多家長無法接受:自家向來聽話乖巧的孩子,竟然也有耿著脖子跟自己互懟的一天!
孩子一天天長大,隨之而來的煩惱和親子矛盾也層出不窮。尤其是孩子處于叛逆期的時候,家長無不感到困惑和無奈,實在想不通為何孩子變得那麼愛頂嘴,句句戳在心窩上!
小編家有兩寶,大的9歲,小的5歲,都不是什麼省事主兒,正是叛逆、自我、彰顯個性的時候。如果不是我內心強大并且心態良好,恐怕隨時能氣得進醫院。
我說:別在沙發上吃東西。
二寶:我沒在吃東西,我這是喝東西。
我說:別磨蹭了趕緊寫作業去!
大寶:我上學辛苦一天,歇會兒再寫怎麼了?
我說:天冷了快穿外套。
二寶:不要,我不冷不想穿。
我說:瞧你這書包亂成啥樣,難怪總找不到——(話沒說完)
大寶:行了行了,我知道,別再嘮叨了!(直接打斷)
……
曾經有一項針對家長的調查,問「你最討厭孩子的什麼行為?」有75%以上父母選擇「頂嘴」這一項。可見,大家對于孩子頂嘴這事兒得有多麼反感!
盡管孩子頂嘴讓我們感到生氣、失望和無奈。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頂嘴其實是孩子表達觀點的一種方式,我們不應視為一種挑釁,而是應該把它當成孩子成長的表現。
大家有沒有想過,生活中我們一直在向孩子發出指令和輸出觀點。如果孩子像木偶人一樣,麻木接受或無條件服從,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和可怕呢!
其實孩子跟父母頂嘴是有原因的,在成長過程中,會有3個「高發期」,正是對應孩子的3個成長「叛逆期」。
第一階段:2-3歲,孩子自我意識萌芽并慢慢突顯,經常把「不」字掛在嘴邊。
第二階段:7-9歲,從幼兒過渡到少年時期,有較強烈的叛逆心理,可能會挑食、厭學、賴床、凡事喜歡和父母對著干等。
第三階段: 12-18歲,進入青春期,孩子有較強的思考和行動能力,其身體、大腦、情感發育和發展都經歷驟變,渴望自由獨立,不愿意屈從家長的權威。
了解孩子頂嘴的原因以及相應年齡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采取正確的管教方式。其實,頂嘴不見得是不聽話和沒教養,孩子語言上的對抗,只不過是尋找自我,發展個性的必經之路。
那麼面對一個愛頂嘴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辦呢?
孩子頂嘴時,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惱怒。自己辛辛苦苦教導竟是這樣的回報,情緒難免會「暴走」。
如果我們一直跟孩子處于對立狀態,場面難免會失控,親子關系也陷入無以復加的境地。
要知道,孩子頂嘴是表達自我的正常表現,也是成長必經階段,所以我們不必在這事兒上與孩子太較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平常心,時常在心里默念:親生的,親生的,我不生氣,不生氣……
感覺自己情緒無法控制時,可以離開現場幾分鐘,待雙方冷靜下來,理智大腦都恢復工作的時候,再與孩子溝通和解決問題。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自我意識成長,極度渴望得到父母以及身邊的人認可和尊重。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被破壞時,就會表現出抗拒和叛逆。
所以,當孩子和你頂嘴時,定是他有需求沒得到滿足。所以家長需要多詢問孩子的意見,聽聽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在確保安全和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盡量滿足他即可。
當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便會對你產生信任,因此對你的抗逆情緒就會少很多,親子關系更和諧,頂嘴自然也少了。
人在憤怒時總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有時候難免「出口傷人」。孩子也是一樣,有時候他們說出一些「狠」話,格外傷父母的心。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知道,這樣表達方式很傷人,是不被接受的;其次要關注孩子的需求,讀懂他真正的想法;之后再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只要孩子愿意說,我們就別打斷。如果孩子無法順利表達,家長可以給一些提醒和暗示,并予以積極回應。慢慢地,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便不會再以頂嘴的方式來引起關注發泄情緒了。
為人父母,我們自然都是希望孩子能聽話,做正確的選擇,少走彎路。所以總忍不住要跟孩子講述道理,傳授技巧,灌輸經驗……
但孩子并不是我們操縱的機器人,他慢慢長大,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迫切地希望獨立。家長的做法他并不認可,但又無法違背,只有在語言上表達自己的不滿。
所以我們要學會適度放手,凡事多問問孩子的意見,給他一些選擇的權利。比如買衣服、玩具的時候,讓他在一定范圍內做出選擇。出去玩的時候,讓孩子來決定目的地等。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比較強勢,為強調自己的權威性,會以命令的口吻讓孩子去做事。或許剛開始孩子還能聽從,但時間久了,孩子不堪忍受就會變得叛逆,頂嘴就是其中一種表現方式。
如果孩子經常頂嘴,我們首先要自問:平時自己是不是過于強勢,是不是嘮叨得太多,管得太細,導致孩子出現抗逆情緒?
偶爾,我們也需要在孩子面前「示弱」,請孩子幫忙或參與意見,讓孩子產生責任感和成就感。孩子覺得自己能幫父母排憂解難,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學習和生活效率也會越來越高。
孩子頂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親子關系因此陷入危機。如此的話,家長應該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一味地強調孩子「錯誤」而壓抑其自身想法,最終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