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不要午睡呢?關于這個問題,閨蜜和孩子的奶奶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一直爭辯不休。
奶奶認為,孩子中午就一定得午睡,用她家鄉土話說就是,「休大腦」。然后,只要奶奶自己在家帶孩子,孩子吃過午飯,奶奶就會哄孩子睡,孩子午睡經常會睡2-3小時。
可問題也出來了,只要是奶奶在家帶孩子,孩子晚上就會睡很晚,并且睡不踏實。
閨蜜認為這是因為孩子中午睡太長時間的緣故,所以她認為孩子是否午睡,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自己不想睡可以不睡,只要他整天的精神狀態都很好。
像奶奶這樣強行讓孩子午睡,只會影響孩子晚上的睡眠,讓孩子晚上睡不好,深度睡眠時間變短,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孩子長高。
閨蜜和自己的婆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到底誰誰說得對呢?其實他們說的都有有點極端了。
那麼,從科學的角度看,孩子是否應該午睡呢?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孩子當然應該午睡。為什麼孩子需要午睡呢?
《科學休息》一書里就分享過,午睡最大的好處,是緩解人的疲勞,讓人更加機敏,即使只睡20分鐘,也可以達到目的。
美國睡眠研究員薩拉·梅德尼克曾做過研究發現,即使是1-1.5小時的短暫午睡,也能帶來認知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比晚間8小時睡眠差。
薩拉·梅德尼克自己曾做一個關于午睡的試驗,他招募了三組試驗者,讓他們盯著一個由平行線組成的方框,方框中心有T形或L形線條,一定時間間隔后,左下方有些線條會發生變化,變成斜線。
而這些被試者需要在線條發生變化時及時指出來。這三組被試者有一組沒有睡午覺,兩組分別睡了1小時和1.5小時的午覺。
試驗結果發現,睡過午覺的兩組得分明顯高于沒有午睡的那組。
無獨有偶,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的奧拉夫.拉爾博士曾讓兩組學生同時在2分鐘內盡可能記住30個單詞,再讓其中一組午睡1小時,另一組不能午睡。
然后,再讓這兩組學生同時測驗能回憶起多少單詞。
結果發現,午睡組的成績明顯高于不午睡那一組。
這些試驗證明午睡在提升人的專注力、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孩子午睡,并非浪費時間。
現實生活中,經常有孩子為了學習和寫作業,不惜犧牲休息時間,但《我們的學習》一書里頭,就曾提到,睡眠是學習的支柱之一,睡眠可以鞏固學習成果。
當孩子玩耍學習了一個上午,讓孩子進行20-60分鐘的午睡,可以幫助孩子鞏固上午的學習成果。
孩子睡覺時,大腦也并非完全閑著的,孩子大腦中的海馬體會不斷回放上午學習的經歷,把信息傳遞到更深的腦區。
此外,人在進入睡眠之前,有一個介于清醒和睡著之間的臨睡狀態,在此狀態下,人的思維不穩定,聯想活躍,會把很多不相干學習知識聯系起來。
所以,我們偶爾可能會發現,有些問題怎麼講孩子都沒有聽懂,可讓孩子睡一覺醒來,他像突然開竅一樣居然懂了。
如果,上面這些理論說法,還不足以喚醒你對孩子午睡的重視,那麼下面這些名聲顯赫的人士對午睡的熱衷肯定能觸動您。
您能想象大發明家愛迪生,居然就是午睡「能手」嗎?他不但熱衷午睡,并且他還可以快速進入深睡,每天午睡能睡一兩小時。
午睡過后,愛迪生就會全身心投入實驗室工作。所以,你看,大發明家一生中能有這麼多的發明,估計午睡也占了不少功勞。
作家村上春樹在文壇上頗有建樹,他自己經常每天午睡半小時,一般是吃過午飯后感覺困了就睡,睡醒后他會覺得神清氣爽,頭腦清醒。
《火星紀事》的作者,在創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每天下午都會回家午休,然后再進行創作。
所以,別不重視孩子的午睡,也不要認為孩子的午睡是在浪費時間了,孩子在適當時刻進行適當的午睡,無論是對恢復體力和腦力都有好處。
既然午睡這麼重要,那麼孩子什麼時候午睡比較科學呢?
其實,孩子的睡眠需求,和孩子的睡眠壓力有關。
睡眠壓力是指孩子需要睡覺的需求。孩子清醒的每一分鐘,他的大腦都在消耗能量。
早上剛醒來時,孩子的睡眠壓力最小,然后會逐漸攀升,當孩子醒后大約6小時,「瞌睡蟲」會找上門來,這時,若讓孩子打個20分鐘小盹,孩子的大腦就能恢復活力,變得清醒,思維變得敏捷。
1小時午睡,就能讓孩子在快速眼動睡眠和慢波睡眠之間達到平衡,讓孩子的腦力和體力達到最好的休息狀態。
若讓孩子提前一個小時睡,即讓孩子在醒后5小時午睡,孩子的睡眠壓力相對較小,快速眼動睡眠比較多,慢波睡眠相對少,孩子比較容易做夢;
若孩子推后一個小時午睡,即醒后7小時午睡,則需要更長時間的睡眠,才能更好地恢復身體機能。
若按照一般孩子都是清晨7-8點起床來推斷,那麼孩子最合適的午睡時間是13-14點,即清晨起床后6小時
,也和我們目前大多數家庭和學校給孩子規定的午休時間切合。
孩子需要午睡,是不是像我閨蜜婆婆那樣讓孩子睡兩三小時,甚至睡得越長越好呢?當然不是。
結合上面提到的,讓孩子在快速眼動睡眠和慢波睡眠之間達到平衡的午睡時長判斷,最佳的午睡時長其實是20分鐘,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
而一般人由清醒到睡著需要7分鐘,這樣算來,午睡至少需要27分鐘。
所以,孩子的午睡時間要控制在30-60分鐘比較合適。
當然了,這些數據是基于孩子入睡比較快,睡眠質量比較好的理想狀態下,具體家長也需要看孩子的入睡時長,以及自己孩子的午睡睡眠質量。
怎麼判斷孩子午睡有沒有睡好?那就是看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下午滿血復活,精力充沛,思維敏捷,那麼孩子就是睡好了。
反過來,若孩子眼袋很重,眼圈黑黑的,下午學習、做事不在狀態,精神恍惚,很可能就是沒睡好。
看完這些,相信你對孩子該不該午睡、什麼時候午睡、午睡該睡多久這些問題的答案,已經完全清晰了。
結語:有了關于午睡的科學知識,我們就不用和別人做無謂的爭辯,也不會盲從了。此刻開始,你就可以每天為孩子安排科學的午睡時間,讓孩子每天養成科學的午睡習慣了,這樣可以讓你的孩子,身心更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