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現在獨身孩子的家庭很多,所以父母把所有的愛都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很多時候不免對孩子過于溺愛,家里有什麼好東西,先拿出來給孩子吃,會讓孩子從小嬌生慣養。
在家吃飯時,孩子喜歡吃什麼菜,父母寧可不吃,也要讓孩子多吃一些,這樣就讓孩子沒有大家一起分享的觀念,形成吃獨食的習慣。今后只要有什麼好的東西,就應該是自己得了,長大了這樣的行為會遭到很多挫折。
如今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愛吃,就讓他多吃點,即使在吃的時候,也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吃飯聲音大,吃相不好,等等,這種家長也只是簡單地讓孩子吃慢一點,而沒有教給他,要他懂得吃飯的規矩。
因此,很多孩子在家里沒有養成吃東西的好習慣,到了外面很容易被別人嫌棄,認為這個人很沒教養,因而不愿意接近。
與他人共餐時,不能在飯菜里亂翻,因為飯菜是人人都要吃的,如果你在飯菜里亂翻,這種行為是很不禮貌的。但有些孩子沒有養成好的習慣,在夾菜的時候就喜歡翻來覆去地攪拌菜,在里面找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給別人留下很壞的印象。
當你不斷地攪動這個菜肴后,很少有人還會想吃這個菜,讓人的心情變得很糟糕。
1、培養兒童的餐桌禮儀
就餐時的禮節很重要,有禮貌的人會讓別人覺得他很有教養。因此,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教小孩吃飯前要記得洗手,吃飯時不能亂動,一只手拿筷子,一只手拿碗,不要整個人趴在桌子上,這樣會影響別人吃飯。
而且平時也要養成孩子不挑食,也不在吃飯時發出聲音的習慣。吃完自己的飯后,如有其他人還在吃的話,要把自己的餐具收好,放到洗碗池里。
2、教孩子慢慢吃飯
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可以把飯和菜分開裝,讓孩子學會一口飯一口菜,而不是菜和飯一起,全部放入口中,快速吃下去。
并且,要教會孩子把口中的食物慢慢嚼爛,再往肚子里面吞,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吸收食物的營養,而且也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吃相。孩子在慢慢吃飯的過程中,也能感覺到食物的美味,讓孩子更喜歡吃飯。
3、教孩子們懂得禮貌
懂得禮節的小孩,通常都會受人喜愛。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在小的時候要懂得禮貌、有愛心、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需要別人幫助,要用麻煩您,謝謝您這些禮貌用語,這樣會讓人覺得這個孩子很懂禮貌。一個有禮貌的人,在他成長的時候,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4、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吃飯環境小孩吃飯時,不能讓小孩看電視,也不能催小孩快吃,更不能坐在桌子前,批評、指責小孩,因為這樣會讓小孩在吃飯時,轉移注意力,減弱小孩吃飯的興趣,慢慢就會養成吃得不好,或狼吞虎咽的吃飯的習慣。因此,在孩子吃飯時,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孩子把飯菜吃好。
5、培養兒童的高情商不是每個人天生都具備高情商的,需要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挖掘孩子的情商能力。
通常給孩子看一些可以提高情商的故事書,以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這樣比無形的教育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