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末,我帶著孩子去朋友小慧家玩,小慧的寶寶剛滿月。剛進門聽見寶寶哭了起來,小慧剛準備去抱,被她婆婆阻止了。
小慧婆婆說,剛給他檢查過,沒拉也沒尿,也剛吃過奶,沒什麼事就不要抱,如果一哭就抱,形成習慣,大人會很累,不要給孩子養成這種習慣,哭一會兒累了可能就不哭了,這樣還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小慧聽著婆婆的話好像也有道理,自己也沒什麼經驗,婆婆又是過來人,于是也不再去管,任由寶寶自己在那哭。
但是聽著孩子哭的撕心裂肺,小慧出于本能,明顯于心不忍,如坐針氈,最后忍不住還是起身去把寶寶抱了起來,安撫了一會兒,寶寶也就不哭了。
孩子出生后總是時不時的哭鬧,有時候確實是有生理上的需求,比如拉了尿了,肚子餓了,或者身體不舒服了,冷了熱了等等,那家長一定要及時查看響應孩子的需求。
但很多時候孩子并沒有這些需要,還是會動不動就哭。抱起來安撫安撫,聽聽熟悉的人的聲音可能就不哭了,然后一放下又會哭。
所以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沒什麼事,總是讓抱就是無理取鬧,不應該慣這毛病,不然以后更加放不下,會把大人累的不行。而且以后還容易用哭來要挾父母。
甚至還有種說法,孩子多哭對肺好,能鍛煉肺活量。
也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哭了盡量抱起來,不能不理睬不回應,這樣會對孩子的身體心理發育不好。
針對不同的說法不同的聲音,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書籍資料,真實情況是,在孩子剛出生的幾個月,被多抱的孩子和不被抱的孩子,是有很大差別的,多抱抱孩子好處很多。
經常被抱的孩子,和不怎麼被抱的孩子,存在三個方面的差異。
①經常被抱的孩子,大腦能得到更好的發育
孩子剛出生的幾個月,身體和大腦都處于飛速發展階段,身體快速的生長,大腦不停的接受新事物,從而刺激大腦的發育。
孩子睡著的時候,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系。醒著的時候,他可以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周圍的環境,通過聽我們的聲音,觀察我們的行為舉止,表情,以及和我們之間的親密接觸,調動所有的感官來和這個尚不熟悉的世界建立聯系。
當我們抱著孩子的時候,孩子就能更加方便更加豐富的接觸外界事物,從而也能更多更快的去學習和認知,促使大腦得到更多的刺激和發育。同時,我們抱著孩子也能更多的和孩子進行對話、互動,增加和孩子的溝通聯系,從而能更好的建立親密關系。
如果讓孩子整天躺著,他接觸到的東西就相對比較少,對外界的感知就會比較少,和大人的互動也少,這樣下來,就沒有被多抱的孩子吸收學習到的新東西多,自然大腦的發育也會相對緩慢。
②經常被抱的孩子,視力能得到更好的發育
經常被抱的孩子,大人會抱著他去這轉轉去那轉轉,看看屋里的環境和擺設,各種顏色各種形狀,這對孩子來說都非常的新鮮,甚至感到目不暇接。
有時候還會拿著他的小手去摸摸感受一下。或者哪里出現什麼聲音,孩子會興奮的循著聲音轉動頭部眼珠滴溜溜的去尋找聲源。
這些都無形中促進了孩子的視聽感統發育。
不被抱的孩子只能躺著盯著天花板,或者在固定的角度下,看到的東西會很少很枯燥,不能激發孩子不斷探索的欲望,視力不能得到豐富的填充和鍛煉,所以發育也會相對比較慢。
③經常被抱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溫度是適宜的,空間是和自己切合緊密的。出生后所處的外界環境有很大的改變,空氣和溫度都不同,所以寶寶是很缺乏安全感的,比如睡不安穩,挨著媽媽睡才能睡著等等,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所以寶寶一出生就在不斷的尋找安全感,他不會用語言表達,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各種需要。
寶寶哭,就是在告訴父母他的需要。餓了渴了,不舒服了,會哭,有時候就是單純的想讓抱抱了也會哭,如果父母能及時響應孩子的需求,滿足孩子的需要,把孩子抱起來安撫,孩子就會感到很安全,認為世界值得信賴,同時也發現自己可以和世界建立連接。
如果孩子哭了,父母不給予回應,任由孩子在那哭,他會覺得他的需求沒人能懂,即使他去表達了,也沒有用,那他對這個世界就會漸漸充滿恐懼和失望。
這樣次數多了,可能孩子確實不怎麼哭了,但并不是因為獨立了養成好習慣了,而是不再表達了。
那因為孩子從小在安全感的建立上存在差別,對世界也會存在不同的認知,同時也會形成不同的性格。
經常被抱被給予回應的孩子,因為有安全感,性格會更加樂觀活潑,善于表達。而總是不被給予回應的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對外界會比較冷漠敏感,不容易信任別人。
①這個階段要少抱
孩子到發展運動能力的階段,比如練習翻身和爬行的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練習的條件和機會,不要一直抱著,否則會影響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有個朋友自己帶孩子,由于很多時候還要做家務,在孩子六七個月的時候,經常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圍欄里任由孩子自己發揮,結果孩子很早就學會爬行了。
所以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在這些時候多抱反而會讓孩子不能伸展手腳鍛煉自己。
②可以多趴趴
當孩子學會翻身前,孩子不愿意躺著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換個姿勢,多趴著。
有個在小兒保健科工作的朋友說,孩子趴著的姿勢可以鍛煉孩子手臂和背部的肌肉,比一直躺著要好的多,而且趴著還能擴展視角,能看到更多的事物。
③及時回應
孩子如果是比較乖的狀態,比如自己躺著咿咿呀呀的玩的很開心,那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玩,孩子可以獨處,父母也可以得到休息。還有孩子睡著了,放那讓孩子自己睡,沒必要抱著睡。
但是如果孩子哭了,還是建議父母要第一時間給予回應,看看孩子是不是餓了或者尿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需要調整一下。如果都沒有,那孩子可能只是想要抱抱了。
想想我們能有多少可以抱著孩子的時光呢,等孩子長大了,可能想抱他都不讓抱了,或者我們也抱不動他了呢。
寶寶哭了,你會馬上去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