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表明:「頂級學霸,從來都不是最努力的,從小卻有3個特質,普通孩子占一個就很了不起。如果父母重點培養,智力可以提升一大截。」
學習不僅靠努力,天賦也很重要。有些孩子每天起得很早,熬夜學習很晚,成績卻一般般,而另一些孩子上課認真,下課瘋玩,很少熬夜學習,成績卻遙遙領先。
哈佛大學追蹤萬名學霸,發現:而拉開兩者差距的是「天賦」,這里的天賦指的是3個特殊質量,可能是與身俱來的,也有可能是后天培養的,只要抓好了3個方面,孩子成績會蹭蹭往上漲。
「心靈手巧」,有些孩子愛涂愛畫,愛拆愛倒騰,往往有聰明潛質,因為人類手部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神經,手指活動越頻繁,大腦接受到的信號越多,手眼腦協調性更好。
縱觀那些成績考前幾名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努力的,卻都有一個驚人的共性:喜歡動手愛思考,一件事非要搞清楚它背后的原理,打破砂鍋問到底。
你會發現成績好的孩子更會玩,因為人在玩耍過程中人的大腦不需要高度集中,在放松時候潛能更容易被激發。但高智商孩子往往玩一些開放類游戲,比如:搭積木、走迷宮、比圖形、闖關游戲等。
在一次次游戲中孩子眼睛、大腦、手、嘴巴都在高度協調統一,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會提升記憶力、觀察力、專注力和敏銳性。孩子3歲后父母重點帶孩子玩一些開放性小游戲。
班主任強調:「同樣一節課40分鐘,同樣的老師,有些孩子就是效率高,成績好。」為什麼?看看上課聽課狀態和下課作業狀態就一清二楚了。
學霸上課:聚精會神聽課,全程跟隨老師的思路,積極回應。不懂就開始提問。學渣上課:左顧右盼的,交頭接耳的,一個勁低頭寫筆記的,打盹的等等。
學霸寫作業:全程認真,速度快,質量高,錯誤率低。學渣寫作業:磨磨蹭蹭、不聽說話、吃東西,玩橡皮,一個作業寫半天。
真正拉開差距的就是專注力,而這種情況越到高年級越明顯。